道正网 吴哥窟:艺术规模与宗教内涵的结合,华丽建筑背后的灵魂与信仰_统治_吴哥王朝_婆罗门
吴哥窟的精美浮雕艺术让人感到惊叹,因为能做到吴哥窟这种类型的艺术成就放眼世界估计也没几个道正网 ,虽然中国的莫高窟相对而言比较有艺术创新上的成就。可是从规模和艺术成就来看,似乎吴哥窟相对而言更胜一筹。当然建成时间较晚的吴哥窟其实相对于莫高窟而言还有一个优势。
它是婆罗门教的产物,在当时婆罗门教在东南亚盛行,有利于东南亚国家建立统治体系,同时也能有效地进行商贸往来憧憧,所以吴哥窟的成就实际也是代表当时东南亚国家在宗教信仰上的一种选择。
虽然精美的浮雕还是美不胜收,可是在当时来看,这些雕刻艺术还是只停留在艺术家脑海里的一种印象。因为在吴哥王朝之前从未有一座如此大规模的婆罗门教殿堂,所以这种创新就使得吴哥窟不仅在艺术上独一无二,在成就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属于顶尖级别。
不过与西方类似达芬奇主创的壁画不一样,这里的壁画讲究内涵。虽然画的表象不如西方,可是内容却十分丰富,做到了在有限的篇幅最大限度的传达了内容。两部印度史诗就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完整的表述了出来,这种手法至今被各地的雕刻艺术家所借鉴。
展开剩余89%一、雕刻艺术的核心并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涵
要是说雕刻艺术的核心是什么?每个人可能各有主见,不过大部分还会重视于外表而不在乎传达的内容。其实这也反映了目前以颜值为前提的时代价值观,然而
在吴哥窟的壁画中,雕刻不仅在外观上做到了活灵活现,还在内涵上做到了成功
。不仅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了最多的内容,还将两部印度史诗融合进了自己的文化之中。
这是不少东南亚国家都非常津津乐道的事,首先两部印度史诗非常经典改动用于自己的历史也是表现自己合法统治的一个渠道。另外雕刻艺术也在另一个层面表现了统治者所要表达的内涵,那就是神权赋予的政治统治。与中国不同,东南亚小国除了在政治上依赖宗教以外,在经济上也依赖贸易,所以吴哥王朝通过将自己神话的历史装饰到宫殿之中,以此来证明自身的统治合法性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统治。
所以莫哥窟的出发点也与西方有所不同,主要以内容为主,而西方则是以艺术华丽的外表为吸引点。虽然二者同在中世纪,可是吴哥窟所反映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以内容紧凑传神为其特点。与外表华丽而内容枯燥的西方艺术品相比,吴哥窟的雕刻显得内容丰富比较容易吸引人观看。
这也是当时统治者需要准备的,因为一旦百姓不愿意在宗教上选择信仰,那么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也无从谈起。所以从根本的需要来看,吴哥窟的作用更偏向于普及婆罗门教,为吴哥王朝奠定统治基础。另外从雕刻手法来看,选用最简单的雕刻符号法的表达更有利于宏大篇幅的壁画绘制,也更容易为人所理解。
吴哥窟雕刻的内容大部分为印度史诗内容,原本都是有固定的参照的。可是吴哥王朝却在雕刻中将自己的历史添加了进去。虽然这在东南亚各国的历史中并不罕见,可这也是一件十分值得考究的事,因为早在吴哥王朝之前就已经有其他周边国家建立过类似的婆罗门教神殿了。
对于吴哥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其实更多的在于自身对宗教的解读,同时也是在宗教改革中重新塑造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另外在维护国家统治上,建立的吴哥窟属于典型的婆罗门教神殿。这也是表示吴哥王朝坚定要建立强权统治的决心。其实在印度孔雀王朝第一次进行婆罗门教统治时,就试图利用神殿来替代法院,利用神权来维护法律。
做到国家法律建立在宗教基础之上,同时也让法律变得道德化。这样一来也便于国家统治,统治成本大大降低,东南亚各国也一样,企图建立统治建立在神权之上的阶级社会,同时为了降低统治成本。统治者不断抬高神权,建立道德规范。也是这样一来也间接的降低了统治成本,提高了国家统治效率。
同时人民忠诚度更高,这普遍发生在以宗教基础建立的国家。因为宗教信仰可以使人的灵魂存在归属感,同时也能找到平衡。所以在这一点上也看到了吴哥王朝为了建立宗教统治的决心。
虽然现代学者推断吴哥窟的内容为纯宗教的内容,实际上这也是国王的宫殿,那么宫殿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宗教内容呢?一方面是为了教化子民,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君权神授的定义。与西藏和尼泊尔这种完全的宗教统治不一样,吴哥王朝采用宗教与封建统治结合的手法来统治国家,同时利用宗教来加强国家政府的合法性,这也是婆罗门教会在柬埔寨扎根的原因。
同时婆罗门教也会巩固吴哥王朝在柬埔寨的合法统治地位,从而使得吴哥王朝能够长久扎根在柬埔寨,这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与中国关系较近的越南文化也与中原较近,没有种姓制度,同时也没有宗教外衣下的君权神授,而是一个坚固的封建集权体系,这也让越南发展更加偏近于中国,而柬埔寨的方式则与中国有较大不同,主要也是因为在传统中原文化中不允许宗教充当国家权力的中央。
而印度文化则不一样,所以依靠反抗真腊贵族起家的吴哥王朝必须找到一个合法性的精神支柱,宗教无疑是最好的工具,所以吴哥王朝利用婆罗门教建立起的统治也能有效控制国家,便于国家进行等级划分和管理,这也为柬埔寨这种小国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不过这也是吴哥王朝血脉至今未断的原因之一。
二、吴哥窟精美的浮雕艺术其实也是对国家财力的炫耀道正网
吴哥窟如此精美的浮雕艺术其实也是在炫耀国家的财力,虽然不能与中国相比,但在东南亚各国中还是属于比较拔尖的位置的,其实吴哥王朝当时一度与中国的关系非常亲密。自从南宋灭亡后。越南涌入了大批南宋的残余势力,为了自保,吴哥王朝选择向元朝称臣,到了明代又延续。
当然吴哥王朝倒不是惧怕元朝的武力,而是惧怕越南随时有可能的入侵,所以吴哥王朝选择向元朝统治者称臣也是非常明智的举措。不过到了明朝初期,朱棣下令征讨越南还引发了吴哥王朝的一次危机。当越南军队靠近吴哥城时,虽然早已向明军发出了救援信的吴哥王朝却等不到任何援军,无奈弃城投降。也是在这一次越南军队的掠夺中体现了其吴哥窟的精美。
不光是佛像和浮雕,更有数不尽的财富,虽然吴哥窟中绝大部分为雕像艺术,可也有黄金佛塔,只不过被破坏了,早年更有圣僧藏有舍利子,所以自然也是价值连城。也是这一次的记载引起了欧洲殖民者的野心。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陆上贸易还占据主要优势,所以吴哥王朝如此雄厚的财力也引发了欧洲殖民者来探险的野心。
与马可波罗亲自游行中国不同,关于吴哥王朝的大部分记载源于元朝使臣周观达。吴哥城的贸易以及繁荣极大震撼了他,于是他也在游记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吴哥城的繁荣景象,不过后来也成了西方殖民者的参考书了。
虽然无数财宝是吸引人的重点,可是关键在于吴哥王朝打造这座宫殿的最终目的达到了。在鼎盛时它用于教化子民,在灭亡后又被殖民者所传颂。在西方殖民者到来后,吴哥窟的历史逐渐清晰化,同时也将当时政府梦寐以求建立的等级体系复刻化了。虽然殖民者大部分都是为了其中的财宝所来,可在艺术价值如此之高的吴哥窟中,又有哪些是真正可以值得一个国家炫耀的财宝呢?
虽然据元朝使者周观达记载,吴哥王朝的皇城之内财宝无数,等殖民者到来后虽然只是一座孤城,可也是一座埋藏着无数财宝的城市。就周观达本人的评价而言,吴哥王朝的财富甚至可以与富庶的江南相比。可见这座吴哥王城对周观达还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的,并且当时的商贸往来频繁,吴哥王朝作为元朝重要的贸易伙伴自然也不甘落后,大力与元朝进行贸易,因此财力自然也不会弱到哪里去。
可对于吴哥王朝而言,建立这座王城所花费的成本远远超出现代学者的想象,也是在建立吴哥王城后其富庶的景象引来了真腊和越南的垂连三尺,因此也造成了后来的真腊大举东征扩张速度一度超过越南,当然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后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泰国。可在当时吴哥王朝还是真腊所羡慕的对象,也由此成为了真腊的扩张目标。
吴哥王朝富庶的原因还主要在于柬埔寨有足够大的耕地面积同时又有完备的交通设施,因此吴哥王朝通过粮食贸易屡屡获利,使得吴哥王朝一度成为东南亚比较富庶的地区,这也与印度的发展轨迹有几分相似。不过到了吴哥王朝这里,商业是国家命脉,小农经济仅仅只是维持国家统治的工具,所以要保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必须通过商业,这也是后来元朝使者周观达所述吴哥王朝富庶不亚于江南的原因。
但这也导致吴哥王朝成为了真腊的侵略对象,与吴哥王朝不同,真腊选择了佛教,或者说利用众生平等为基础建立法律统治。两国文化上的冲突也必然导致战争,所以真腊的入侵实质也是为了争取本国政权的合法性存在。
吴哥王朝宣扬的婆罗门教实质也构成了对真腊的一种文化威胁,因此真腊的步步紧逼也是希望弘扬佛教抑制婆罗门教,虽然吴哥窟两者都具备,可是后来的真腊史学家却大肆撰写佛学内容,而排斥婆罗门教,并提倡众生平等,在真腊的文化入侵下后来的金边变成了佛学胜地。
不过吴哥窟的内容却是婆罗门教为核心的内容,目的也是为了方便国王划分等级进行统治,这在吴哥窟的壁画上有明显体现,所以吴哥王朝还是以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国家,同时在文化上虽然婆罗门教占优势,可依旧允许存在佛教,佛教的影响也使得今天的柬埔寨没有了古代的种姓制度,而恢复到众生平等的轨道上来。
总结:
吴哥窟的艺术成就之所以高其实并不是因为它在浮雕艺术方面有多么高的成就,而是在内容表达上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内容,虽然此前也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利用壁画和浮雕的形式来表达印度史诗,可对比起来,吴哥窟做到了用最有限的篇幅传达了最丰富的内容。这种文创精神是十分难得,也是吴哥窟作为艺术成就的一个特点,后来被世界艺术家广为借鉴。
不过作为一个婆罗门教的神殿,吴哥窟不仅在规模上做到了世界前列,还在独特的创意上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因为吴哥窟不仅单纯描绘印度史诗还要描绘柬埔寨本国的历史,这也是吴哥王朝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在描绘国王诞生到起兵最后加冕为王的过程中,吴哥窟利用了夸张与严谨并存的方式来描绘,而国王在壁画中的造型也让人琢磨不透,一半参考佛陀一半参考国王本人的塑像,因此这种画像的形式也有别于西方的传统画像形式开凿了艺术创新的先河。
不过在艺术成就上吴哥窟的成就可能因为宣传宗教而让它成了一个典型的宗教艺术的典范。其实吴哥王朝并不简单是一座婆罗门教的神殿这么简单。它还是政治中心以及国王陵墓的所在,因此对于吴哥窟的真正功能而言不能单一化。
所以在艺术表达上的差异也就容易被人所接受,因为它并非简单是一座神殿,还要担负起国王陵墓的作用,因此从不少壁画中表现佛教轮回的内容中也不难推测其作为陵墓的美好祝愿,也希望各位能有对吴哥窟的艺术文化有各自的见解与看法。
参考文献:
《元史》
《周观达游记》
《高棉王朝》道正网
发布于:天津市华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